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1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及内容;积累文言文词汇,翻译课文;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自主思考与分组讨论相结合,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学习的好处,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内容,积累文言文知识。2.难点揣摩文中人物的对话,领会“开卷有益”的道理。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过的文言文还不是很多,所以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非常有限,特别是本班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所有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的体会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写一段劝诫自己好好学习的话,加深学生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点燃激情图片显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图片及以下几句话,引出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介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幻灯片显示)2.资料补充(幻灯片显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3.板书课题——《孙权劝学》,介绍主要人物。(幻灯片显示)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出身士族,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阅读课文,疏通文意,将不懂的字词标注出来。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点评。个别字词读音(幻灯片显示):卿(qīng)岂(qǐ)邪(yé)涉(shè)孰(shú)更(gēng)遂(suì)结(jié)3.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注意文中个别字词读音、全文的断句停顿、语气语调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幻灯片显示)4.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解答疑惑。5.展示朗读,学生个体朗读与集体朗读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6.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学习工具,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讨论,试着翻译全文。(口述故事)重点字词(幻灯片显示):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治经:研究儒学经典。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仪》、《春秋》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同“耶”,语气词。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及:到,等到。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重新。见事:知晓事情。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推脱。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中事物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议论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敢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学生能叙述大意即可)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幻灯片显示):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肯定语气,语重心长)(劝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反问语气,现身说法。)2.吕蒙“就学”之后,学识有进步吗?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吕蒙“就学”之后,学识有了明显的进步;课文主要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得意)(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结友”来表现。)四、拓展训练学生分组讨论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13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1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