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件1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一把黄土塑造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咆哮、奔涌,跳动着永恒的旋律,唱着不知疲倦的歌。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向黄河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我们走进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感受这首现代诗歌的永恒魅力。导入新课1.诵读诗歌,把握其抒情方式,体会诗人浓烈的爱国热情,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2.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做批注,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学习目标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二、学习字词,扫除障碍巅劈气魄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榜样浩浩荡荡diānpīpòlánzhuóbǔ1.初读诗歌,交流感受(1)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三、诵读诗歌,品味节奏美激昂、雄健、悲壮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①全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语速稍慢,停顿稍长,读出画面感。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啊!黄河!”要层层递进,读得豪迈激昂。(2)说一说,你觉得在朗读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2.听读诗歌,深化感受欣赏李默然《黄河颂》朗诵视频,请同学们倾听并感受他朗读技巧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3.朗读诗歌,抒发情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运用朗读技巧,抒发自己的情感。4.朗读展示,多元评价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展示,大家进行评价和建议,共同讨论如何能读得更有气势、更有感情。(一)品读语句,体会情感1.诗歌既可以是直接抒情,也可以是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全文的情感是围绕题目中哪个字展开的?四、批注阅读,挖掘情感美《黄河颂》主要采取的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全文的情感是围绕题目中的“颂”字展开的。2.你觉得全诗赞颂了黄河哪些方面?是如何赞颂的?请阅读批注文中的精彩语句,表达你的观点。参考句式:我觉得作者赞颂了黄河的_____(特点),(具体表现),作者用“”(句式/呼告)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参考示例:作者赞颂了黄河的自然特点和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将激励中华民族,作者用“啊,黄河!”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3.作者仅仅是在歌颂黄河吗?你从哪里读出了作者的意图?(1)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2)从结尾处四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二)品读示例,学习方法1.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课文中有五处批注示例,大家想一想,这五处批注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第一处批注是从“段落内容”的角度批注。第二处是从“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批注。第三处是从“结构层次”“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批注。第四处是从“语言特点、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批注。第五处是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批注。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结构层次、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批注的类型有: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评价式批注、感想式批注等。批注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做批注的语言要求简求精。小结请从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诗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劈”字突出了力量和速度,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奔涌的状态,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例句:“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请从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诗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着悠久的历史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件17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黄河颂》课件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件含音视频素材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