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2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黄河颂【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5分钟)1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歌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和,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黄河颂》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也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对黄河的了解,教师顺势导入课文。2出示学习目标3简介作者,及背景知识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今老河口西北),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设计意图】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二疏通字词(10分钟)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éng)湃(pài)宛(wǎn)转巅(diān)峰发源(yuán)九曲(qū)连环浊流(zhuó)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发源地。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起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设计意图】积累好词好句,引领学生从一篇文章,走向其他优秀作品,拓宽学生阅读的外延。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四、五。【板书设计】黄河颂序曲——主体——尾声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5分钟)回顾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课文。学生活动:朗读诗歌,序曲有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有男生先朗读,最后全班齐读。二:细读感悟(15分钟)1.朗读第一部分,从全文来看,朗诵词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指出了黄河的象征意义,明确了歌颂黄河的目的。2.朗读第二部分,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近镜头特写,表现黄河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3.朗读第二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赞美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突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把黄河比作屏障,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赞美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4小结(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设计意图】梳理诗歌脉络,理清诗歌的层次结构,初步感知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品味诗歌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情。三:自主探究(10分钟)(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21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28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