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2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土地的誓言”。?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感知全文内容。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1、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2、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端木蕻良端木蕻良的信札端木蕻良的书法端木蕻良的主要作品“九·一八”事变后,作者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怪诞()亘古()默契()污秽()炽痛()嗥鸣()谰语()田垄()蚱蜢()辗()辘()镐()dàngènqìhuìchìháolánlǒngzhàměngzhǎnlùgǎo炽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污秽:谰语:默契:热烈而深切。(野兽)大声嚎叫。灿烂多彩。奇怪;古怪。整个古代。肮脏的东西。没有根据的话。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第1段:我常常回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2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而牺牲。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2、作者的故乡就是关东大地,那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对故乡土地的描写?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使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第一段的景色描写,描写对象是东北特有的景色(白桦林、高粱、豆粒)和物产(金矿、煤矿)。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白桦林红高粱奔腾的马群蒙古狗3、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美丽丰饶4、从第1段描写看,东北大地有独特的景色,有丰富的矿产,能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吗?东北雪景5、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秀丽的风景6、文章的两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1)两段文字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1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2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强烈。它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7、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这个词的确切含义?“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这里表现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一发不可收拾。它比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表达作者极其强烈的思乡之情。8、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想象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23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22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2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