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柳高新四中雪茹高新四中木兰诗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诗朗读通过赏读,掌握内容,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通过译读,疏通文意,把握重点语句的含义。通过美读,明确朗读的方法。学习目标文学常识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南北朝时期北方长篇叙事民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注意读音和节奏调动想象,化无声平静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画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语调轻语速缓体现忧心忡忡问者急切答者沉稳语速语调逐渐加快加高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重快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由轻缓到重急,既紧张又有序,急骤跳跃,活泼明快“旦、暮”重读,上下句之间要读得似断实连。“不闻、但闻”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眷恋与悲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急促高亢悲凉雄壮赞赏功勋从容辞官渴望还乡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环节一师友合作环节二总结归纳互文、顶真、复沓、排比、对偶留删替调补翻译五字口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重点字词一字一译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小试牛刀1、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2、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3、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返回(顶真)(互文)(对偶)第步再读课文,思考乐府诗的特点是什么?乐府诗特点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有完整的故事情节。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3.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第步赏读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本诗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写了代父从军(详)、奔赴沙场(详)、十年征战(略)、凯旋回朝(略)、辞官还乡(详)五方面的内容。这首诗为了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特点。首先,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古今奇女子你想到了谁?你为什么喜欢她?青春正当时不负韶华,以梦为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作业:1.课后作业:翻译全文。2.前置性作业:预习《阿长与山海经》3.拓展性作业:?想象拓展,写出课文以外的情节,如:木兰见到军帖时的所思所想;出征途中爷娘对木兰的思念与担忧;木兰对家人的思念;木兰征战沙场的经历和英姿;皇帝知道真相前后会说什么……下次再见

 

第9课《木兰诗》课件
上一篇:木兰诗课件23    下一篇: 第9课《木兰诗》课件5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