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1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惊骇()疮疤()疏懒()掳去()霹雳()震悚()针灸()孤孀()诘问()惶急()粗拙()惧惮()憎恶()烦琐()胸膛()书斋()辫子()竹竿()哀悼()长毛()2.词语释义。诘问:渴慕:磨难:烦琐:面如土色:震悚:深不可测:疏懒:粗拙:切切察察:絮说:惶急:情有可原: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B.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C.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2)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5.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从题目可知,“阿长”是全文的中心人物,而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并非是全文的核心内容。从题目入手通读全文,便可以迅速把握全文的主体结构。B.从文中内容可知,鲁迅先生颇费笔墨介绍“阿长”之名。更深的用意在于暗示阿长地位卑微,不受尊重。C幽默是一种温和善意的玩笑和调侃。作者刻画阿长多用幽默笔调,以此为后文表达深情蓄势。D.文章通过先抑后扬、前后呼应的写法,塑造了一个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6.这篇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意思。课内阅读阅读训练一通读全文,回答问题1.为什么介绍“长妈妈”这个称呼的由来?2.作者第二次描写阿长的睡相,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3.分析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5.文章详略得当,略写了什么事?详写了什么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阅读训练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12
上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课时训练    下一篇: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1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