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老山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2.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3.学习、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1.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赏析、积累精彩语段。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把握文章主题。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伴随着令人荡气回肠,激情澎湃的军乐声,零乱的思绪稍作整理后又重新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动乱年代。你看,那黝黑的面庞,憨厚的笑容,壮实的身躯,曾为共和国的新生浴血奋斗时的壮志豪情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记忆的闸门;你听,半夜里,山崖边,有他们的悄悄细语,有他们的铮铮誓言……二万五千里长征,英勇的红军战士经历了无数的险山恶水,这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在哪儿呢?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让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陆定一给我们讲一讲长征路上的故事。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故事。2.作为一篇叙事性的文章,这篇课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顺序清楚,有条不紊。请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原文中找出有关时间变化及其相应地点转移的标志性词语。深入探讨:红军翻越老山界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从中你能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的时间变化归纳出翻越老山界的时间:整整一天时间。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从中看到老山界之险峻难走,认识到红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和乐观的生活观念。3.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曾发出豪迈的慨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4.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章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行路难——奋勇登山。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教师点拨:在红军战士的身上,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5.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的态度?结合你在历史课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对其他文学作品的感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自由回答,扣住“有坚定信念”即可。活动3【活动】研读赏析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豪迈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特别是文中的三处景物描写,试找出。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片段,尝试用简洁的短语概括文段内容。学生主要归纳为两个精彩片段:(一)夜行“之”字拐幻灯显示:“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学生活动:揣摩“之”、“许多”、“奇观”、“一步一步”等词的表达效果。教师小结:陆老和他的战友们,面对漆黑的夜、巍峨的山、陡峭的路,没有一声叹息,没有一句怨言。相反,却在津津乐道地欣赏着星火相连的奇观,忽然听到有战士在喊“我们顶着天啦”,大家不由“哈哈地笑起来”。在这样的情形里,哪里还会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而那“之”字形的火把更是形象地表现出山路的陡峭险峻,暗示了翻山的困难。作者以传神的笔墨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星夜行军图,烘托出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乐观、英勇、豪迈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二)夜宿雷公岩幻灯显示:“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学生活动:体会“颤”、“卷”、“蜷”等动词的表达效果。幻灯显示:“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教师引导:试从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教案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