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阿长与》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3、整体把握课文,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和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知识链接】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2、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3、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情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散文集第二篇。【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会写下列词语,掌握加点字注音。惊骇()惧惮()掳去()震悚()絮说()惶急()疮疤()粗拙()孤孀()诘问()霹雳()辟头()画舫()2.根据上下文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惶急:诘问:惧惮:渴慕:震悚:情有可原:疏懒:辟头:霹雳:繁琐:面如土色:深不可测:粗拙: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填写表格。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反映出人物怎样的性格?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你从这些事中,看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事人物性格“我”的感情变化写作手法4.理清文章思路,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题。二、合作探究1.研读19—29自然段。探究:(1)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理解文中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2.用“阿长是一个的______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3.主旨探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她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4.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5.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那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熟记这些名言。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名言三: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精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无答案)
上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下一篇: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及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