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望岳》【学习内容】课本:《望岳》【学习目标】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作,掌握《望岳》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2.通过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学习重点】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作,掌握《望岳》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学习难点】通过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更喜爱游山还是更喜欢玩水呢?在我们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一个地方,春秋时候的孔子去过后说登上它能让人“小天下”;唐代大诗人杜甫去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赞美,同时还表达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今天,就让我们寻着古人留下的诗文字迹去拜访一下这让人振奋又让人向往的地方。二、走近作者学生按照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梳理一下杜甫的基本情况。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时:唐朝。地: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与李白齐名,世人称为“李杜”。作:《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三、感知理解1.读一读①老师朗读或放朗诵音频。(同时,让同学们标记出生僻字音、划分停顿、注意节奏,请同学自由说说听出了哪些值得注意的字音、停顿等。如“夫”、“了”的读音;说说停顿规律等。)②学生自读两遍。(让同学自由朗读两遍,自我感知音韵节奏。)③请同学单读,读后其他同学点评优缺点。(点评可涉及:声音是否响亮、吐字是否准确、停顿是否恰当。)④全班齐读两遍。(力求读出诗的韵味与诗人的热情与气概)2.说一说①题目中有一个字统领全篇,你能迅速的找出来吗?明确:望②作者究竟望到了什么呢?我站在山脚下,望见山上一片青葱。泰山高大巍峨,直插云霄,似乎要割断阳光,让山的北两面一明一暗。天空时不时有飞鸟归巢,鸟鸣啾啾,我陶醉在这山林之间,胸怀激荡……3.品一品这样不同凡响的泰山之美,竟然只用了40个字。可以说作者在遣词用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再读诗文,把你认为最巧妙的一个字找出来,并说说好在哪里。答案示例:“割”字体现割裂感,截然不同,—面阳光普照,一面则阴森昏暗。不只说明泰山高大,而且表明泰山陡峭,因为只有陡峭的山,才能使山的阴阳两面受光情况截然不同“钟”字运用拟人手法,富有人情味。“荡”字体现云海的动态,翻卷不定。“入”字体现鸟儿飞行速度。“凌”字体现居高临下,俯视一切。“览”不能用“看”、“见”代替,有总览无遗的况味。四、探究深化1.诗人登上泰山了吗?答案示例:诗人并没有登上泰山顶。依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就说明他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在眼中是多么渺小!这就表明他没有登上泰山顶,但决心去登。2.诗人为什么在最后说自己要登上泰山顶?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示例: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流露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感叹之情。3.知人论世,再感情怀①气势非凡的泰山,荡气回肠的诗句。你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这首诗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②屏幕依次显示四个关键词。书香世家(祖父杜审言)“官二代”(父亲杜闲其时正在山东做兖州司马,杜甫作为年轻公子轻歌裘马齐赵间)青年才俊(已有诗名,才高八斗,结交了高适等人)侠客(打抱不平,心怀大志,著有《房兵曹胡马》)③这样一个年富力强、心怀大志的杜甫,站在泰山之巅,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答案示例:豪迈自负、报效国家、慷慨激昂、志存高远、济世救民④请大家带着这种豪迈的感情,背诵全诗。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首诗作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学习一种不畏困难,永登高峰的精神。祝愿同学们有一天也能体会到付出之后获得成功的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快慰!【板书设计】《望岳》泰山:高大秀美杜甫:豪情万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