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河中石兽》阅读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河中石兽》阅读(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答案:1.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2.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3.D4.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5.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山门圮于河()(2)湮于沙上()(3)如是再啮()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1)一老河兵闻之()(2)当求之于上流()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众服为确论。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参考答案1.(3分)(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2.(2分)(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3.(1分)众/服为确论。4.(3分)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5.(3分)“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照抄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

 

《河中石兽》阅读题
上一篇:《河中石兽》课课练    下一篇: 《河中石兽》预习作业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