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河中石兽》一、文学常识。纪昀,字,代文学家。曾任《》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代表作品《》,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二、词语解释。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于河3.二石兽并沉焉4.阅十余岁5.僧募金重修6.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求:竟:7.以为顺流下矣8.棹(zhào)数小舟9.曳(yè)铁钯(pá)10.无迹11.闻之笑曰12.尔辈不能究物理13.是非木杮(fèi)1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15.乃石性坚重16.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17.不亦颠乎?18.众服为确论19.凡河中失石20.盖石性坚重21.其反激之力2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23.如是再啮24.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5.固颠固:26.如其言如:27.然则天下之事28.但知其一但:29.可据理臆(yì)断欤臆断:欤:三、句子翻译。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2.尔辈不能究物理。译:3.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4.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5.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译:四、理解文意。1.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河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2.老河兵为什么要“笑”,如何理解老河兵这个人物形象?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道理:原句: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五、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联系课文,完成后面习题。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史记》)【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撤换。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与其父奢言兵事曾经B.括母问奢其故老朋友C.佯败走假装D.而绝其粮道截断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的)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翻译句子。(1)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译:(2)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译:4.赵奢认为儿子赵括能做大将带兵打仗吗?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呢?请选用原文回答。答: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0
上一篇:河中石兽课时训练8    下一篇: 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