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7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积累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忍俊不禁/禁止分歧/祈祷绽放/沉淀谰语/斑斓B.诲人不倦/忏悔漂流/漂白挑逗/挑担剽悍/缥缈C.记载/风雪载途炽爱/挚痛揩油/小楷伫立/贮蓄D.默契/锲而不舍浊流/蜡烛取缔/啼哭帷幕/蓦然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2分)A.愧怍烦躁迫不急待语无伦次B.竹篾屏障妇儒皆知千均重负C.猥琐闲暇忧心忡忡沥尽心血D.粗拙门槛锋芒必露言外之义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鲁智深听说镇关西强抢民女,顿时怒目圆睁,气冲斗牛。B.生活中总是充满意外,也许正在你志得意满时,新的困难与挫折已经不期而至。C.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D.一场疫情,假期延期,如果你兀兀穷年混日子,不努力学习,与他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回忆鲁迅先生》一文是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捕捉老师日常生活琐事,包括饮食起居、会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片段组合的形式烘托出一个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B.《阿长与》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也是出自这部散文集。C.《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D.《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5.补写下列名句或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5)杜牧在《泊秦淮》中,运用议论表明对国家命运担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1)—(3)题。(8分)截至3月19日,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6个,确诊病例累计突破20万例。①针对疫情的传播严重程度和部分国家防控力度不够,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示,呼吁国际社会充分利用中国争取来的“机会窗口”。②除了严格的防控举措,世界各国还需有效开展联防联控、疫情监测、信息共享、医疗援助等国际合作,进而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③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再次表明,人类是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④这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也是携手合作、并肩同行的时代潮流。⑤在疫情这一共同威胁面前,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⑥唯有彼此间信赖、相互间合作,人类才能在考验下勇毅前行。——《人民日报》(2020年03月20日)(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句标点有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下“最美逆行者”,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他们为“抗疫”而战,为国人而战,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人。请你仿照示例,写一段话,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要求能写出人物的精神,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示例:病毒肆虐,您挺身而出;武汉危重,您挂帅出征。您是百姓心中的卫士,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是您的本分,更是您的信念!向钟南山院士致敬!二、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两题。(4分)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7.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比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分别揭示了怎样的哲理。(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72
上一篇: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2    下一篇: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6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