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初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灶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如今栽着我们飞奔回家的太空船后面迅速退却的超新星残骸,当年曾在地球的天空中闪烁(shuò)_________着多么耀眼的光芒。我仿佛见到那颗星低(chuí)_________在东方的天际,像遥远的灯塔般闪着光辉,在拂晓中引领(xù)_________日登场。已经无可怀疑,亘古的谜团终于解开。但是,有亿万颗星晨可供驱(qiǎn)_________,何以偏偏选上这一颗?(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闪shuò_________②低chuí_________③xù_________日④驱qiǎn_________(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2.默写古诗文名句。(6分)①_________,送儿还故乡。(《木兰诗》)②独坐幽篁里,_________(王维《竹里馆》)③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④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⑤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班级要开一个“天下国家”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写一个简短的开场白,适当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100字左右。(4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4.名著阅读考查。(10分)(1)下列关于名著《红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书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速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是重庆解放前国民党大屠杀的幸存者。B.许云峰是本书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具有让读者倾羡的才干、品质和气魄。C.江姐是本书中特别坚强的女性形象。在丈夫被敌人杀害的情况下,以非凡的意志和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最终视死如归,从容就义。D.小萝卜头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儿童形象,他在监狱中长大,却非常聪慧自律,在狱中革命者的倾力庇护下,成功躲过了敌人的杀害。(2)根据你对文学常识的了解,下面的评论不是针对《创业史》的一项是?A.恐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描写自耕农的小说,作者不是冷眼旁观,不是居高临下,而是移居农村,混同于自耕农之中,深入到自耕农心灵里,以自耕农的眼光观世,以自耕农的心声发声。(网友“乐山乐水”)B.他描写的不是普通的居家过日子的日常生活,而是生活中的“战斗”,集体的劳动场面和激烈的阶级斗争让整个小说的主要叙事脉络表现出一种冲突的激烈性,成为团体力量的角逐,而不是个人家庭的私欲、私语。(刘磊)C.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干平凡,归干平凡的世界。(路遥)D.通过改霞这面独特的镜子,可以照见梁生宝的自尊与克制,照见郭振山的温和与远见,照见梁三老汉背负的传统因袭,照见俗世农村的话语暴力……(惠雁冰)(3)阅读《骆驼样子》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你不是祥子吗?”祥子明白了,车上的是刘四爷!他轰的一下.全身热辣辣的,不知怎样才好。“我的女儿呢?”“死了!”祥子呆呆的在那里立着。不晓得是自己,还是另一个人说了这两个字。“什么?死了?”“死了!”“落在他妈的你手里.还有个不死?!”祥子忽然找到了自己:“你下来!下来!你太老了,禁不住我揍;下来!”刘四爷的手颤着走下来。“埋在了哪儿?我问你!”“管不着!”祥子拉起车来就走。他走出老远,回头看了看,老头子——一个大黑影似的——还在那儿站着呢。以上文字选自(骆驼祥子)第21章,样子从夏先生家出来后,又回到了车厂拉车。他身上“那股正气没有了”,就这样他遇上了刘四爷。请根据选文中祥子对刘四爷态度的变化,对此时祥子的性格形象做批注(点评),200字左右。第二部分(44分)阅读《送兄》,回答5~7题。(7分)送兄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5.相传这首诗是唐朝武则天时期一位七岁女孩所作。请说说她是如何表现“离情别意”的。(3分)6.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上一篇: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    下一篇: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5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