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2.通过考古图片与问题识读,知道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间的区别与联系。【自学指导】1.课前预习:①熟读课文,完成填空,同时在课本上把重要的知识点勾画出来,做好笔记;②小组成员相互探讨核对并批改预习部分的答案。2.导学案使用:①自主思考,限时独立完成;②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③将疑惑标注出来,可在课上小组讨论时解决。【自主寻宝】请阅读教材第14页——第18页的内容,自主完成下列填空并在课本相应的位置用红笔圈起来。填空默写竞赛——我的记忆力最棒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众多聚落遗址中,北方黄河流域以为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以为代表。原始农业种植农作物普遍使用石器,农业工具河姆渡以最为典型,过生活。二、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距今时间部落战争炎帝VS黄帝:联盟首领发展阶段炎黄VS蚩尤:联盟发展为主体区域炎黄被尊奉为华人自称禅让制禅让顺序特点大禹治水治水方法相关典故我的疑惑:【合作挖宝】查阅课本,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研究。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影响?1.影响: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早期文明(或文化)缔造及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2.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结合材料和本课所学知识,说一说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过程:各民族先交错杂居,然后相互接触,慢慢的形成共同的生活习惯,最后形成华夏民族。特点:众多部落长期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的。3.第2课和第3/课分别是通过什么渠道来让我们认识中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的?远古传说是真实的历史吗?3.渠道:第2课是通过考古资料;第3课是通过远古历史传说。/远古传说不是完全真实的历史。(联系:远古传说中隐含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之前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脑海藏宝】动动手指,在每道题目上用笔圈起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选出唯一一个正确答案。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B)A.世袭制B.禅让制C.民主选举制D.人民代表选举制2.《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D)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3.“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赞颂黄河的最主要原因是(D)A.它是中国最早人类的发源地B.它灌溉了大批良田,千秋万代造福中国人民C.我们的祖先全靠黄河的养育D.中华民族早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4.“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C)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原始居民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C)A.盘古B.女娲C.黄帝D.炎帝6.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B)A.黄帝B.禹C.舜D.启7.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C)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上一篇: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课时练习    下一篇: 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