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作业(含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原因是()A.诸侯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D.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A.采纳晃错“削藩”建议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郡县制3.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4.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A.孟子B.韩非C.主父偃D.董仲舒5.学习了西汉历史后,某同学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下图所示文物可以作为证据证明()/A.秦始皇发行全国标准货币B.汉武帝加强对经济的控制C.中国货币产生的最初形态D.青铜时代的冶铸技术高超7.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其中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了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9.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在这次战争中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的西汉大将有()①蒙恬②卫青③霍去病④韩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王国B.侯国C.郡D.县11.“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削减侯国数量C.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的统一问题B.游牧民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13.《汉书·食货志》记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法规反映当时()A.建立了察举制B.统一铸造五铢钱C.实行盐铁官营D.统一调配物资1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奖励工商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材料二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来朝。当他发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战争的间隙。—《站在霍去病墓前》(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在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并分析其原因。(2)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的句子。并谈谈你对“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认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汉武帝即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处于火山口上。【“守业难”之王国问题】材料一同姓王分封引起的藩国危机/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1)图片一、二反映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从图片二到图片三是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的结果?结合图示指出这一措施的高明之处。【“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作业(含答案)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    下一篇: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含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