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1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秦始皇吃过这些食物吗?2、这些食物在什么时候才传入中国?3、它们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与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开始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这些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路线一直没有概括性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在他的名著《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一名。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这个名称很快得到东西方众多学者的赞同。知识链接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和意义,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重点)。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重点)。3.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作用,体会张骞的精神(难点)。“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翦伯赞张骞通西域(第一次)西域:时间:人物:目的:起点:过程:结果:公元前138年张骞长安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自主学习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了解了西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我大汉王朝,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络西域的大月氏(dàyuezhī)国,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国。事成,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招贤令张骞: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人。曾为汉武帝伴读,洞悉朝野和天下大事,胸有大志且性格坚毅,办事沉稳敏捷。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坚韧不拔、心胸开阔,能以信义待人事友。张骞接招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明确方向拜别武帝前126年前138年开启征途合作探究: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材料一:张骞也点儿背,刚一出玉门关就被匈奴俘虏了,因为当时玉门关被匈奴控制着。匈奴让他在那儿娶妻生子,断绝他回中原的念想。不过张骞不辱皇命,不忘故国,十年后有一天看准机会跑了。他还接着找大月氏,最后在今阿富汗阿姆河流域真的找到了大月氏王。月氏王说都哪辈子的事了,我们在这儿很好,不想报仇。张骞没辙,只好回去复命,路上又被匈奴人逮着,扣了一年多。材料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地理知识缺乏;山河险远、环境恶劣;匈奴的控制和阻挠;疾病的困扰高度责任感,神圣使命感;报国理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无畏的勇气,坚贞不屈的精神。(有胆、有识、有行、有恒)张骞这一趟出使13年,被扣11年,没有完成任务,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史料链接1、西域30国最大的乌孙国人口62万,最小的楼兰1.4万人,这些小国都想跟汉朝往来。2、中亚诸国“其地无漆、丝”。张骞通西域(第二次)时间:人物:目的:结果:公元前119年张骞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交流自主学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汉朝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温故知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被誉为“凿空”的行动,开通了中国与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建立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丝绸贸易关系,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全线开通,丝绸之路也从此正式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东西方的商人们纷纷沿着张骞探出的道路往来贸易,成就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合作探究: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促进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相互往来,密切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时间:路线:作用:自主学习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张骞第二次通西域之后古代东西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长安欧洲丝绸之路的路线西亚中亚西域河西走廊历史的见证丝绸苜蓿良种马葡萄舞蹈漆器石榴小麦水稻核桃凿井技术铁器小试牛刀: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文化的交流胡琴丝绸之路贸易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一直起着“文化运河”的伟大作用。通过它,东西方实现了物质文明的交流,代表东方文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纸张、铁器、金银器皿、钱币、雕版印刷、火药、农作物等及其生产技术工艺输入西方,极大地推动了中西亚、南亚和欧洲的社会文明。西方的物质文明输入中国,也丰富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如草原民族的羊马牲畜、毛织品、西亚的珊瑚、翡翠、珠宝、琉璃器、各种香药,西域地区的苜蓿、胡荽(音同“虽”,俗叫“香菜”)、葡萄、石榴、胡椒等多种农作物,中亚的酿酒术、印度的制糖法、建筑技术等……史料拓展物种、艺术、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14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17    下一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