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习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西晋的是()A.鲜卑 B.羯C.匈奴 D.氐2.晋室南迁,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司马氏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氏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被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都定都于()A.长安 B.建康C.洛阳 D.咸阳4.某博物馆要求选出能够体现南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当选()/ABCD5.中国人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人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B.南方人口增多C.面食营养价值高 D.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6.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人口迁徙示意图A.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7.小明为某单元设计了下面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8.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的表现包括()①兴修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③实行麦稻兼作④实行精耕细作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我国人民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10.据考古发掘,已发现的东晋南朝时的青瓷品类繁多,既有各种生活用品,也有随葬品。这反映出当时()A.青瓷烧制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B.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D.瓷器已广泛应用于生活11.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那么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历史上,中原人口向南迁移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材料二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常州历史》(1)假如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你可能会和你的家人及同乡迁移到什么地方?请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3)人口的内迁和南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1.C2.A“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不断掌控朝政”反映了司马氏皇族与地方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选A。3.B本题考查南朝的相关知识。420—589年,中国的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故选B。4.D5.D本题考查的是北方人的南迁。北方人民向南方迁徙,南北方人民在人口迁徙的过程中出现了民族交融,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南方的餐桌上也有北方的面食。故选D。6.A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故选A。7.D8.D9.A10.D材料体现的是青瓷品种多,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没有体现青瓷技术,所以D正确。11.B12.(1)江南地区。原因:躲避战祸。(2)北方人的南迁,不但为常武地区带来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农作物的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3)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民族交融;等等。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习题
上一篇: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    下一篇: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七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