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作业练习(含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1.从“破釜沉舟—巨鹿之战;退避三舍—城濮之战”这两组历史名词的搭配关系,我们得出与“草木皆兵”搭配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3.“……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B.北魏迁都的条件C.北魏迁都的原因D.汉化措施的问题4.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5.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北魏文官俑汉人胡食图A.民族交融B.国家统一C.中外交往D.经济发展6.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很多知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7.“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A.严禁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实行汉化政策8.北方民族大交融时期,民族交融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交融成果的是()①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④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A.中华文明的起源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开放的社会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2)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曾几度实现了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地图识历史】/图片一/图片二(1)这两幅图片中前秦和北魏分别是由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两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实现了北方的统一?(2)图片一中前秦与东晋进行的淝水之战发生在哪一年?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如何?【材料识历史】材料一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材料二见下表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3)这两则材料是哪一改革的措施?在这次改革中我们看到了改革者怎样的精神?【图片识交融】/图一胡床图二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4)这两张图片反映了哪些方面民族交融的加强?除此外,请再举出两例来。(5)这种民族交融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参考答案1.D2.C3.C4.B5.A6.B7.D8.B9.B10.答:(1)北魏孝文帝。洛阳。(2)鲜卑语;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易汉服、改汉姓、通婚姻、移风易俗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11.答:(1)前秦是氐族,北魏是鲜卑族。前秦在4世纪后期,北魏是在439年。(2)383年。东晋大败前秦,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3)北魏孝文帝改革;勇于向旧势力挑战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作业练习(含答案)
上一篇: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大融合同步练习13    下一篇: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试题(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