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魏的建立: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时间:4世纪后期平城鲜卑族根据课本内容及图片,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思维点击面对当时北方出现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假如你作为孝文帝,你会怎样做呢?是主动顺应潮流,进行改革?还是像前秦王苻坚一样通过武力征服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呢?为什么?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1.迁都洛阳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1、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和发展。影响:原因:3、促进了民族融合。1、使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2、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2.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北魏文官俑(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请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1、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最终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2、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又一次激活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人们对孝文帝的功过作出了不同的评判: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知识结构示意图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
上一篇: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9    下一篇: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及教学设计打包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