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年级科目初一历史课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编号019学习目标◆概述淝水之战的经过,记住这一战役的特点及影响。◆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交融的基本史实。◆通过学习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交融进程,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认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大交融的前提条件。学习重难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的交融。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学生自主学习方案课堂同步导案一、课前预习1.(2020●山东滨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D】A.三国鼎立B.八王之乱C.淝水之战D.孝文帝改革2.(2020●山东潍坊)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C】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C.孝文帝改革D.辽宋和战3.(2019●.黑龙江绥化).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A】A.汉语B.鲜卑语C.匈奴语D.蒙古语二、合作探究、展示【读图启智】【巧记妙背】北魏有个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大计,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学汉礼,卑汉联姻受鼓励,采用汉制学令律,民族交融大统一【重难点突破】1.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①从前秦方面讲,前秦军队人数众多,但军心不齐,内部矛盾重重,如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士兵不愿为前秦打仗,甚至希望前秦失败,再加上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以致草木皆兵、一溃再溃。②从东晋方面看,虽军队数量远少于前秦,但统治阶级内部意见较一致,同时战略战术正确,军队战斗力强,所以能够以少胜多(2)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力量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国家政权事业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2.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需要;平城地处北方,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控制。②洛阳的自然条件优越;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能更好地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2)影响:①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②北魏孝文帝迁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都城迁移,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转型。迁都遇到重重阻力,可以说,迁都成功是孝文帝同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3.评价孝文帝改革及从中可获得的启示(1)评价:①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出现的民族融合的趋势。这些改革措施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迈入先进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体系的步伐,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③为隋唐时期繁荣经济与灿烂文化的出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启示: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先进的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4.民族融合等同于民族同化。这种说法正确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其中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有两种形式的民族同化,一种是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之,上互相影响,互通有无,互通婚姻,加强民族友好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过程一般伴随着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或是少数民族走向农业定居的过程。因此,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5.要点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项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加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城。此时内迁各族汉化明显,而北魏仍保留鲜卑族的习俗,不利于治理北方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法律等作用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课堂检测1.(2019●山东聊城)迁都以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D】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2.(2019●山东日照)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料记载,“明朝建立后,留在中原的少数民族大多改用汉姓,促进了新的融合”。历史上,曾通过改革要求本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上一篇: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