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初一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1.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右下图)的主要依据是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2.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铁犁牛耕D.农耕定居3.2018年10月,袁降平科研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再创亩产记录。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河姆渡人B.半坡居民C.北京人D.大汶口原始居民4.右下图所示是坐落于郑州黄河南岸,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巨型雕像,此二人应是A.盘古、后羿B.炎帝、黄帝C.尧、舜D.禹、启5.夏、商、周二代统治中心区域,主要位于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辽河流域6.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与这种称呼及下边表格关联度最高的制度是A.行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7.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青铜器的形制图最相近的是8.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龙骨”上刻有明显“符号”的人,并断定其为商代的文字,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号”免于湮没。这种“符号”指的是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9.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们最早出现于A.史前时期B.西周C.春秋晚期D.战国后期10.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来,就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战国时期一般开始的年代是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11.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室衰微,诸侯间战争不断,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导致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A.各国改革社会剧变B.受法家思想的影响C.为了中国实现统一D.铁器与牛耕的推广12.“秦土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A.统一全国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13.2018年中国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一种监察官,“位上卿,银印青绥,掌副丞相……”。这种监察官是指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刺史14.《史记?陈涉世家》载“失期,法皆斩”,最后导致起义爆发。由此推知,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原因是A.战乱频仍B.焚书坑儒C.刑罚严酷D.赋役繁重15.如下图所示,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灭亡于公元9年,共存在时长A.211年B.210年C.212年D.193年16.汉初的几位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吸取秦朝灭亡教训B.减轻农民赋税负担C.为了巩固汉朝统治D.为了发展农业生产1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与这段材料直接关联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实行分封制C.废除分封制D.颁布“推恩令”18.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19.新疆,清朝时期重新回归中央版图的疆土,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公元前60)前,西汉政府就曾对该地区实行统辖。该地区正式归属汉朝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开通C.设置西域都护D.宣政院的设置20.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改进印刷术B.发明造纸术C.发明印刷术D.改进造纸术21.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2.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关键词:司马炎、短暂统一、八王之乱。根据这三个提示语可判断,这个政权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前秦23/.小史同学为某单元设计如下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裂24.“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最有可能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25.学历史,要注意分辨“史实”与“史论”。“史实”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史论”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史论”的是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诸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1
上一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    下一篇: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