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35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孙中山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中华民国一、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临时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而后在《告各友邦书》中,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思考:《告各友邦书》与《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变化表明其在此期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废除到承认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说明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思考:《告各友邦书》与《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变化表明其在此期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废除到承认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说明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1、宣统帝下诏退位时间:1912年2月12日意义:标志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宣统帝退位诏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军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探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原因袁世凯刚一上台,英国外交大臣马上公开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们希望能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的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外贸易的条件,这样的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援助。袁世凯刚一上台,英国外交大臣马上公开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们希望能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的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外贸易的条件,这样的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援助。探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原因探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原因①革命党人软弱妥协;②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③袁世凯采取欺骗手段.······1.颁布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颁布者及颁布机构。2.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思考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及意义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A武昌起义B《临时约法》颁布C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D辛亥革命形势发展E宣统帝颁诏退位FB现场练兵—排一排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2、临时总统:孙中山(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清帝退位2、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总统(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3月11日2、内容: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等3、性质及意义BB1.中华民国成立于()A.北京B.南京C.日本东京D.上海2、下列不属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采取的措施的是()A.临时政府设在南京B.清帝必须退位C.临时总统到南京就职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庄严宣布:“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而后在《告各友邦书》中,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变化表明其在此期间的主要目的是()A.延续帝国主义的中立态度 B.获得帝国主义的外交承认C.换取帝国主义的经济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35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30    下一篇: 八上历史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