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3.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继续介绍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与结局,是前两课内容的延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不仅要学生对基本的史实有个了解,还要让学生能理性的思考这场革命失败的原因与必然性,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与教训。故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按照课本的三个子目进行以下处理:(1)在讲述中华民国的创建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包括创建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通过历史文献(大总统誓词和告各友邦书)让学生理解革命党人的革命性及妥协性,并培养学生从历史时空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2)在讲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通过历史文献让学生理解革命党人在当时面临的复杂背景(内有封建军阀,外有帝国主义列强),中间穿插革命党人不懈的斗争,民主与专制的交锋,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袁世凯独裁的真面目,也进一步让学生看清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抗争性。(3)最后讲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让学生概括约法内容和意义,通过这部文献,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二、课标与学情分析课程标准: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和意义等历史知识,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文献的理解还有有一定的难度,分析归纳历史文献的能力还是不足,这需要教师借助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献内涵,并教授学生分析归纳历史文献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2)通过探究性和研究性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的图片、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运用启发、互动、讨论等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喜欢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的历史巨变,从而感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辈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赴后继投身革命的精神,将情感升华到“为中国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哪个阶级才能改变中国面貌?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难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的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体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据统计,全国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我们桂林就有,大家能说说吗?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被尊为“国父”,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中华民国创建的始末。【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与孙中山关联的名称,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了解孙中山“国父”称呼的由来,导入中华民国的创建。[讲授新课]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展示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教师讲述:观察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请大家来说说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的“喜”和“忧”【设计意图】回顾旧知,承上启下,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2.自主学习,探求新知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目,根据老师的提示在课本上划出相关的知识点,时间一分钟。学生自学完后,找学生回答归纳。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2)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总统、副总统、意义【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基础知识点,锻炼学生有效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展示图片孙中山就职、大总统誓词、五色旗、副总统、临时参议院成立及相关的文字介绍,再现中华民国成立的过程,教师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如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如何换算?临时政府中的人员构成,使学生认识到临时政府表面上是旧官僚、立宪派、革命派的联合体,但实际上是革命党人主持的资产阶级政权,从而真正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的成果。4.解读史料,探究问题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孙中山就职时的誓词,探究下面的问题材料研读: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20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