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作业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二次革命”的导火索是()A.宋教仁遇刺身亡B.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袁世凯称帝D.“二十一条”的出台2.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中,以支持袁世凯为名,企图灭亡和独占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英国 B.日本C.法国 D.美国3.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讨袁檄文》的发表②二次革命③护国战争④辛亥革命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4.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约法》,最本质的变化是()A.改民主共和为君主立宪B.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C.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D.改“民主”为“专制”5.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作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过程,即()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再回到议会斗争D.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暴动6.“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A.护国战争 B.武昌起义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7.“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8.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梁启超始终坚持君主立宪制B.袁世凯未能满足立宪派要求C.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D.梁启超主张限制袁世凯的权力9.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10.下面表格说明1914—1918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 ()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C.推翻君主专制,走向共和D.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1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派系人物势力范围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皖系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张作霖滇系云南、贵州陆荣廷广东、广西(2)根据上述表格,说说袁世凯死后中国形成了什么局面。简要说明其危害。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材料二护国战争爆发后,袁世凯派周自齐为特使,以向日皇赠勋为名,乞求援助。日本不仅拒绝赠勋特使赴日,而且在通知中责备“袁世凯断行帝制无视友邻劝告,日本政府当然不能承认(帝制)”。(1)材料一中的“民贼”指的是谁?孙中山为什么称他为“民贼”?(2)材料二中的“护国战争”于哪一年首先在哪里爆发?结果如何?(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如何?结合材料一,说说袁世凯为什么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四号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为切实保全中国领土之目的,兹订立专条如下: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中日交涉始末》附件上述史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二十一条”,上述条款是否“为切实保全中国领土”?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1.A2.B3.B4.D5.B6.D7.B8.C9.A10.B1914—1918年属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时期。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相互混战,民不聊生。11.(1)直系段祺瑞东北唐继尧桂系(2)军阀割据局面。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12.(1)袁世凯。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复辟帝制等行为不得人心。(2)1915年,云南。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3)日本不支持袁世凯称帝。因为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13.不是。条款中说“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中的“他国”,并不包括日本。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作业练习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同步练习    下一篇: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