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期末复习题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选择题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一首《松花江上》传唱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1927年8月1日 B.1931年9月18日 C.1937年7月7日 D.1938年春2.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日军攻陷南京3.下图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4.叶剑英元帅曾写下诗句:“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此诗句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5.下列对下图所述的事件表达错误的是/A.时间是在1936年12月12日 B.发生的背景是日本扩大侵华,华北危机严重C.目的是逼迫蒋介石抗日 D.结果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内战完全停止6/.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感化蒋介石 B.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C.抵抗亲日派势力 D.帮助张学良和杨虎城解围7.《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中说:“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绥远省)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力谋妥协。”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A.全民族抗战开始 B.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C.主张国共两党联合、共同抗日 D.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一事件的解决标志着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B.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9.“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A.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B.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后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国共两党停止对立逐渐走向合作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二、综合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材料二: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日本竭力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声明不能坐视南京同西安妥协,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的内战,以便趁火打劫。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大规模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而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坚决反对“讨伐”,坚持营救蒋介石。(1)从材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材料一中所说的“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中的形势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4)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终结果如何?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B【详解】由题干中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爆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全部沦于敌手,使很多东北人民被迫流亡他乡,所以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本题答案为B。2.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故A项正确;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C项;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A。3.C【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九一八、东北、不对抗”,可知与九一八事变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计划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事变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命令,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选项C符合题意;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A排除;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期末复习题
上一篇: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练习(部编版)    下一篇: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