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地理6.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作业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6.1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选择题2019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推动构建坏渤海大湾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并充分发挥大连、青岛等沿海核心城市作用,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冋发展.读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A.海岸线较平直B.涵盖东部沿海各大城市C.位于北方地区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环渤海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有()①辽东半岛拥有沿海核心城市青岛②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③山东半岛矿产资源丰富④大湾区水陆交通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南方地区 B.气候湿热,农作物一年收获2至3次C.①地降水比②地少 D.地形是造成①②两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4.关于图中河流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沙量大 B.无结冰期C.自北向南流 D.b曲线反映了④河段流量变化特点读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5.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B.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C.位于黄河以北D.东部濒临渤海、黄海。6.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B.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C.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③地区D.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情况,据此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气候特征是()A.全年气温很高,分为雨旱两季B.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分雨早两季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D.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干燥8.该地可能是()A.北京B.上海C.香港D.重庆9.该种气候易产生的气象灾害有()A.春旱B.夏旱C.秋旱D.冬旱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0.图中农作物最可能是()A.水稻 B.棉花 C.玉米 D.小麦11.3~5月期间,最可能导致该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的气象灾害是()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洪涝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京张高铁建设也加快了步伐。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北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平均年降水量500多毫米,根据描述,北京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13.张家口的年降水量为330~400毫米,它所在的干湿地区是()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14.北京冬奥会将在2022年春节期间举行,届时在举办地能够看到的景色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阳光沙滩,椰林海浪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二、解答题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结合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该地区春旱形成的原因。(2)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至少两条)(3)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我国著名的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有哪些?(4)结合图,比较延吉和长春积雪厚度的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5)东北三省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试分析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16.北方地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读北方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区的山河大势特点可以概括为___。这里的农作物品质优良,主要原因是_____。(2)A地区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有利的资源条件是________。(3)图中山脉C以东地形区的耕地类型多是_____,这里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制约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是_______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修建了________工程。(4)B地区有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_______。这里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分析其对本区或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至少一条)。17.《航拍中国》摄制组从北京出发分别沿图中两条线路拍摄。左图示意我国的北方地区,右图为某地貌航拍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线路①主要经过了黑土广布的______平原,该平原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与_____(山脉)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平原。(2)线路①沿途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_______。(3)线路②先经过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______(山脉),到达______省的省会西安,随后经过______高原。该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如图),是由于__________问题严重造成的,治理该问题可采取__________等措施。答案1.C2.C3.D4.D5.C6.D7.C8.A9.A10.D11.A12.C13.B14.A15.(1)

 

八年级下册地理6.1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作业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下一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6.1自然特征与农业练习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