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训练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面积广阔B.山脉主要有大兴安岭、秦岭、阴山山脉等C.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分布区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2.关于华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贫瘠B.属于暖温带的半湿润区C.春旱、夏涝、土壤盐碱化是威胁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D.被称为“黄土地”3.下表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家乡农作物种植情况,他的家乡可能位于()。时间6—9月9月至次年6月6—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A.黑龙江省 B.山东省C.湖南省 D.广东省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第4~5题。/4.该气象灾害是()。A.寒潮 B.沙尘暴C.春旱 D.洪涝5.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6.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四幅图中反映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的是()A./B./C./D./7.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其说法错误的是()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8.如图为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从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为主B.红土广布,土壤肥沃C.每年春秋季节农业易受低温冻害影响D.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9.关于如图所示省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低B.相邻三个省区C.海岸线长D.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小10.黑龙江素有“中国粮仓”的美誉,其地表结构特征是()A.三山夹两盆B.山环水绕,平原居中C.中间高,四周低D.地表平坦11.家住永州的玲玲和爸爸准备寒假去东北旅游。下面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妈妈说的不对的是()A.“当地有著名特产东北‘三宝’,别忘了给爷爷奶奶带一点。”B.“当地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C.“当地可能会刮台风,游玩时要注意安全。”D.“当地冰雕很漂亮,多拍些照片回来。”12.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其说法错误的是()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13.如图为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从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为主B.红土广布,土壤肥沃C.每年春秋季节农业易受低温冻害影响D.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14.关于如图所示省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低B.相邻三个省区C.海岸线长D.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小15.黑龙江素有“中国粮仓”的美誉,其地表结构特征是()A.三山夹两盆B.山环水绕,平原居中C.中间高,四周低D.地表平坦16.图中①山脉西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地势平坦,一望无际D.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17.以下处于北方地区范围内的是()A.东北地区B.黄河流域C.甘肃、宁夏的全部D.江苏、安徽两省的大部分18.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四季如春B.全年高温多雨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D.终年干燥少雨1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气候的共同特点是()A.雨热同期B.冬季寒冷干燥C.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D.1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20.我国北方民居具有的特点是()A.屋顶坡度较小B.屋顶坡度较大C.墙体较薄D.墙体较高二、综合题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_______海,A是_________高原,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严重,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2)北京所处的经纬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3)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纬度偏高,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____________(作物熟制)。(4)5月16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六级严重污染。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出提醒:所有市民减少户外运动。雾霾天气是空气质量恶化造成的,试说出一项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有效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训练

 

上一篇: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质量检测(附答案)    下一篇: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