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19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1、知道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学习目标】 通过水的分解动画,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分解成   ,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   。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 再分,原子没有再分,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填“分子”或“原子”)那么抛开化学变化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Dalton , 1766~1844)道尔顿原子模型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J.J.Thomson ,1856~1940)汤姆生原子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带正电)散射实验。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卢瑟福所作α粒子(带正电)散射实验为什么是: 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通过;  少数α粒子转向;个别α粒子反弹;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α粒子散射实验 表明:   原子中正电荷占的空间很小,因而α粒子通过金箔时,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是因为α粒子经过正电荷附近时受到排斥而改变方向;只有极少部分遇到这种质量较大带正电荷的质点的排斥而折回,这个带正电荷的质点位于原子的中心,就是原子核;而大部分α粒子是直线通过的,说明电子在原子核外“较大”的空间内运动。由于电子很轻,容易被较重的α粒子推开,不会妨碍α粒子的通行。   这个实验推翻了原子是一个“实心球”的假设,为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结合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回答下列问题:1. 原子是实心球体吗?2. 原子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什么部位?4.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所占原子的空间大小如何?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占的空间很小,电子在很大的空间内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师友交流: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呢?它能不能再分呢?我们继续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智慧阅读】结合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阅读书P53继续思考下列问题:1. 原子核由哪几种粒子构成?2. 原子中各种粒子带电情况如何?3.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什么是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19
上一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18    下一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2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