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3元素说课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元素(第一课时)说   课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说教材         说学情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评价、练习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上展开的。元素及其符号是化学的灵魂,让学生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让学生了解元素概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元素相关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培养学生用元素符号表达化学知识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认识氧、碳、氢、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元素的含义,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关系2.明确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3.通过元素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概括能力和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会正     确写出应掌握的27种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理解。     2.对27种常见元素符号的准确记忆 3、教学重、难点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较强,由于多年进行课改,学生有了一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是有关分子、原子等微观知识和绪言中提到的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对元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平时教学中对元素符号有了一些渗透,但学生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本节内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一是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如“一类”、“总称”等词;二是在实际运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分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构成时用“原子”;还有一个困难是对元素符号的准确书写。根据这些学情,我结合课标要求,确立了本节课教学方法策略并设计了教学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总结、分析对比、讨论交流、练习反馈等;  充分利用教材、自制卡片、辅助多媒体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探究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思路:    创设学习情境 引入新课→分析探究→归纳概念 突出重点→对比应用 突破难点→拓展视野→提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3元素说课课件
上一篇:元素导学案35    下一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元素课堂笔记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