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教案2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2少年有梦 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教材依据: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少年有梦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有梦就有希望”。这一目主要围绕“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展开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第二目“努力就有改变”这是本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目开始和学生破解 “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难题。2.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政治认同部分的“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以及健全人格部分的“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3.学情依据: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4.方法依据: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梦想及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积极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政治认同。通过分析并掌握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努力成为公平正义的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的法制观念,通过认识自身梦想,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健全坚忍不拔、乐观开朗、自立自强等意志品质的人格。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教学难点:如何确立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隆平院士的梦想文字材料——“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攻克了曾经难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师:谈到梦想,老师想到了这句话。同学们猜出来是谁了吗?1994年,美国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而这源于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个吗?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这是他对杂交水稻高产的理想追求,也是他最大的梦想。那么,什么是梦想呢?如何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实现我们的梦想呢?让我们通过走进今天的课程——《少年有梦》来解开我们的疑惑。【设计意图】通过讲述袁隆平院士两个伟大的梦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梦想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梦想的兴趣。二、新课讲授环节一:有梦就有希望——梦想的含义1.学生浏览课本,并找出梦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教案24
上一篇: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少年有梦教学设计10    下一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教案2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