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法:理解本文从正反两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法。教学难点:1、掌握本文的论证法2、 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教法学法: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教学:2教学过程:第一导入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问题出在哪里呢? 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板书课题)简介作者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生  密执安州安阿伯。 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 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因此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三、明确教学目的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法。3.学习阅读提纲。 4.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四、题解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舆,以弘博雅之子,而凡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中国成语大词典》辞书出版社1986年) 五、检查预习1 、正音肇(zhào) 埋没(mò) 彷徨(páng hu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修身:旧时指努力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顺利,毫无挫折。 六、读课文,讨论阅读提纲。 提示: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第一部分(l~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第一层(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 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上一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课件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