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 标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格物致知”精神。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法。3.培养从实践中探求真知的科学实验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格物致知精神。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法。难点: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法。教学时间2教学过程第一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纪录片《大家:肇中》片,导入新课。1974年,肇中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不顾阻挠,坚持用自己的母语——汉语发言。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他的另一篇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走近他。二、整体感知1.文体知识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讲演 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第二,观点集中、鲜明。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是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可参考【微教案】《讲演词的特点》《如写作讲演稿》2.作者简介肇中(1936-)美 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 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因此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3.了解背景199 1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情系中华”大会上,这位最具实验力,最善观察现象的实验物理学家以朴实而诚挚的语言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式进行了反思,诚恳地呼吁我们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要通过不断实践和体验去探求知识与真理。4.字词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肇中(zhào) 熹(xī)   彷徨(páng huán g) 中庸(yōng)论语(lú n)   袖手旁观(xiù)(2)解释下面词语。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致知:获得知识。致,获得。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向去。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文指不作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5.整体感知速读课文,重要语可再次播放【音频课文】,认真读、听,理清文章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教案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下一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课时)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