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马说学案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二十三课  马说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2、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初步感知课文。学习流程:流程一:导入古代有多有识之士,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是有了多的感慨。浩然感慨“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情”,辛弃疾感慨 “了却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但他仕途不顺,不被重用,是在《马说》中他有了“千里马有,而伯乐不有”的感慨。流程二:自主学习1、  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 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2、  作者在文中发出了“千里马有,而伯乐不有”的感慨。你知道这和作者的生平境况有怎样的关系吗 ? (768~8 24)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虽孤贫却刻苦好学。《马说》大约作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初登仕途,很不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宣武节度使晋、武宁节度使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有之叹”。,字   ,代著名   家、   家、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姓名),其他几位是:    、    、    、    、    、    、    。3、记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 ”即谈马、论马。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3、 默读课文,将课下注 释中的生字拼 音注到文中。4、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有,而伯乐/不有。故/虽有名马,祇辱/奴隶人之手,骈死/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

 

马说学案3
上一篇:马说学案    下一篇: 马说学案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