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乡愁教案6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乡愁》教案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教学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教学蓝图 1、结合音画效果,让学生进入乡愁世界2、教学分为几大板块:(1)音画情景;(2)朗读领悟; (3)诗歌欣赏;(4)自主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安排:一教学过程:学习《乡愁》,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欣赏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容的《乡愁》进行比较阅读。一、导入:经过一时间的学习,现代诗我们已不再陌生,也认识了不少现代诗人,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大陆,定居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二、认识余光中:1、学生自主介绍,相互交流,说出对光中的初步认识。 2、老师适当补充其人其事。余光中:1928年生南京,祖籍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欣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 2、提问: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3、分四组朗诵。注意模仿节奏、重音、诗歌感情。 边读边思考: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剩下几个什么词语? 四、意象、感情的理解: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无所依附。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

 

乡愁教案6
上一篇:乡愁教案4    下一篇: 乡愁教案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