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知识点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版七年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夫(fú)2子3之行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5无以明6,非宁静7无以致远8。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9,非无以成学。淫慢10则不能励精11,险躁12则不能冶性13。  年与时驰14,意与日15去,遂16成枯落17,多不接世18,悲守穷庐19,将复及20! 本文选自《诸亮集》。【注释】① 诫:告诫、劝勉②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③ 子:品德高尚的人。④ 行:指操守、品德。⑤ 澹(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甘寂静无为的生活环境。⑥ 明:表明自己崇高的向。也说“使远大的向得以实现。明:使……明”。⑦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⑧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⑨ 广才:增长才干。⑩ 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11 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12 险躁: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13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14 驰:消失、逝去。15 日:时间。16 遂:是,就。17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18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有“为社会所用”的意思。19 穷庐:破房子。20 将复及:又怎么来得及【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启示】本文的主要写了诸亮希望儿子可以惜时间,刻苦学习,学有所成。他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诫子书》是修身立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原文中,诸亮所提“德、、学”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可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也即指的是学习成绩;“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

 

《诫子书》知识点
上一篇:诫子书导学案2    下一篇: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