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5 孔乙己 知识与技能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过程与法1.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1.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及其形象。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2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鲁迅(1881-1936),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山,又改为豫才。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革命的旗手,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母亲姓鲁,取“愚鲁而迅达”之意。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这篇小说写1918年冬天。当时国内军阀年年混战,政治黑暗,劳动人民遭受着深重的苦难。在文化教育领域,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拯救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写了这篇小说,声讨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朝设科考试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始创隋,形成,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科举考试的内容,各朝多有不同。明朝以后,科举考试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内容是阐释孔之道,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越矩半步,严重禁锢了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教案
上一篇: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    下一篇: 《孔乙己》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