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5.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目标导航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  ·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助读资料1.题目解说 这是一个偏正词组构成的标题,用“永久”修饰“生命”。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谈“永久”?题目引发了读者的猜想。2.作者名片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武昌(今属)人,作家。主要著作有《严主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3.背景资料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略有改动。2.主题归纳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3.写作特点  (l)欲扬先抑,章法井然。  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再谈生命的永久,以小草、小牛犊为例,从正面展开,指出“它却永远存在”;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语言通俗易懂,如“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这样通俗易懂的语句,阐述的却是深邃的哲理。作者在行文中感情充沛,如“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问题探究  (1)第一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非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时间永远不再回来,人都无法改变。我们个人的力量又是那样的渺小,生命上的事情丝毫不能由我们个人做主,只能“听天由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非可怜。 (2)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所以,作者赞美生命。5.读后感悟  感悟1:活着就要欣赏自己的优点,认真体会生活的每一分钟,惜每一个机会,活着就要心存阳光。感悟2: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坚强的幼芽,生命是生长在悬崖峭壁而从未有过屈服与放弃的老松……在万物复苏的瞬间,生命是力量和意的结晶。生命,需要的是奋进搏斗,需要的是无私奉献。生命是真实的行动,是无畏的远程,是不断的跋涉。生命是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充实自己。生命就是奇迹。我为什么而活着目标导航·了解作

 

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课件
上一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课件    下一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两篇》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