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黄河颂》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磅礴(      )(      )  澎湃(      )(      )气魄(      ) 高山之巅(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páng        bó péng        pàipò                    diānlán                b?zhuó              zhàng读准字音狂澜:山巅:哺育:滋长:大波浪山顶喂养 生长解释词语 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导入课文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光年,1913年出生在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音乐院在拉·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兴奋,连续写作六天,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河颂》、《水谣》、《保卫河》等为人们所传唱。时代背景《河船夫曲》《河颂》《河之水天上来》《河对口曲》《水谣》《河怨》《保卫河》《怒吼吧!河》《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走近河河的基本走向欣赏图片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吗?河上游景观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黄河颂》课件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之《黄河颂》课件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黄河颂》PPt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