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七年级下册

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1)教学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的简单运用。数学思考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法。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分组活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态度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在独立思考的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探究不等式的性质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环节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2  实验探索,得出结论环节3  阐述结论,解释现象环节4  应用新知,学以致用环节5  小结,总结收获利用已学知识创设情境,引出等式的性质。师生共同回顾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激活与本节课有关的已有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出规律,并用自己的文字语言总结规律,同时要求用符号语言来表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抽象概括、语言表达及符号感。让学生用语言文字归纳不等式的性质,并引导他们用符号语言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并对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通过用不等式的一些简单变形的判断和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学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不等式。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法,交流在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布置。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先回忆思考:∵a=b∴a±3=b±3,a±(x+2)=b±(x+2)∵a=b∴-3a=-3b, 依据是什么?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把等式改成不等式∵a>b∴a±3>b±3,a±(x+2)>b±(x+2)成立吗?∴-3a>-3b, 成立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回答等式的性质。教师引出课题------不等式的性质师生共同回顾等式的性质: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的得出过程,为本节课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通过设计这一情境,引出不等关系,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生活,生

 

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
上一篇:9.1.2不等式的性质教案及课件    下一篇: 9.1.2不等式的性质课件、教案及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