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6 阿长与《山海经》1.知识与:识记本文的字词,理解句子的含意。2.过程与法:(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2)理解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3)学习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不同的称呼,标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D.粗拙(zhuó) 烦琐(suǒ)   陆玑(jī)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爱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   )(4)又不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悚然:          (2)惧惮: (3)诘问: (4)渴慕:(5)咒骂:(6)疏懒:(2005台州)1.在下面情景中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在购书时,不慎将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对售书阿姨说:  A.“阿姨,我才买书时不小心将丢了,你是否看见了?”  B.“阿姨,请你将还给我,我才是丢在你这儿的。”  C.“阿姨,我的才放在书柜上的,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阿姨,求求你,将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你的。”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  “座右铭”出现的历史比较久远。东汉书法家瑗(yuàn)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瑗自知因一时鲁莽惹了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约束自己的警言称为“座右铭”。 (1)根据上述内容拟一个标题。 (2)引用名人格言或自拟警句是见的座右铭形式。请写一条警示或勉励自己的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
上一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AB卷(含解析)    下一篇: 阿长与山海经复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