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竹里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教学难点 1、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学习诗歌鉴赏的法,学会比较鉴赏的阅读法教学过程导入 1、板书:竹里馆指名读,说说竹里馆指的是什么?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围有竹林,故名。2、看图说话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3、齐读诗名 指名读思考,交流指名回答齐读 设问导读 1、出示整首诗,了解诗人生平。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祁县,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名和字的由来。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浩然合称“。2、自读古诗,读通句子,学习生字3、交流生字记字法。4、朗读古诗。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交流,你了解到了什么?读诗,学生字,交流朗读 合作探究 师: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他告诉我们什么呢?1、读注释,借助注释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打口哨。(3)深林:指“幽篁”。(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2、交流(1)诗句中写景的:(2)写人的:(3)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出示译文,指名读,齐读4、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自读注释小组交流全班指名回答思考,交流读译文感情朗读背诵 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歇,自可留。 试着鉴赏一下: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1.了解古曲《折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一、课前交流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时照我还”是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灏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件及练习打包    下一篇: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案及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