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下册

弹力教案15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七章 力第2节 弹力教学目标1.能说出弹力的概念,会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2.弄明白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教学难点1.:(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2.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三、教学准备教具、展台、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直尺、橡皮筋等四、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然后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落入水中,请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向下压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他们能够跳的那么高吗?播放运动员蹦床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弹性物体的感性认识.2.探索新知(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用力压弹簧,把弹簧压缩,体验手感,松手后,弹簧恢复形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取一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 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弹簧、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讨论使学生对弹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见的力.并且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 定会产生弹 力.而日生活中经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3.弹性限度提出问题:弹簧是否能被无限拉伸?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二)弹簧测力计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然后再动手实验:(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指针、刻度板、拉环和挂钩组成.(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测量)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使用前:①观察量程;②观察分度值;③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若没有,需将指针调回零刻线.1.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拉动弹簧,观察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并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拉动弹簧拉力器,让同学把自己的亲生感受告诉大家.教师提问,学生思考:

 

弹力教案15
上一篇:弹力优秀教案二    下一篇: 弹力教案1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