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政教处范文

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讲话稿

所属栏目: 政教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4-08-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突出,是现阶段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尤其市少年,正式章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具有好奇心强、好学善仿、辨别是非能力差、可塑性较大等。青少年这些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反映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就是行为盲目,带有很大偶然性。因此,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必须实现“五化”。

第一是领导管理制度化。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培养跨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永葆中华民族生机和活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把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依法治国、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领导亲自抓的管理制度,并使之长抓不懈;

第二是法制教育组织网络化。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能看作只是司法行政、教育部门的事情,应该是在党委领导下,把宣传、劳动、公安、财政、文化部门及工、青、妇等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各有关部门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三是教学计划程序化。要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都列为课堂教育的必读课,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使之成为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内容;

第四是教育阵地的社会化。以学校为教育阵地主战场,充分利用校外辅导员队伍和家长学校,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齐抓共管的格局;

第五是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学校要把普法、依法治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注重落实依法治校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四结合”,即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学法和守法用法相结合,把知识的传授和法纪教育融为一体。

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

厌学,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学业的心理。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可以说,厌学是所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旷课等不良行为只是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以学习为主的未成年人的严重厌学后患无穷,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厌学心态是一种消极的学业和学习价值观的表现。厌学的原因很多,如学习困难、课业负担重、家长期望过高等,但主要的是由错误的学业和学习认识如“读书无用”、“学而无望”等所致。由此,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解决学习动机问题。虽然这个话题对于学校来说是老生常谈,但是,如果不能解决厌学背后的“价值观”的问题,单纯的说教在如此残酷的升学竞争面前,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很多学校的教师公开地宣传“上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这些极现实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学业压力就太大了。他们的前途只有一个——上大学,所以,当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预感到升高中无希望、上大学不可能时,就会泄气,认为前途渺茫,对学习也就没有兴趣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硬着头皮上课、补课、考试、排名次,学习真成了无边的苦海。他们的厌学是很自然的了。一些学生的厌学达到一定的程度,为逃避学校的学习生活,轻则旷课逃学,重则中途离开学校,也就是辍学。厌学不仅导致学业失败而且还会造成学生无心上学,不求上进的消极心态,并将持续影响一生。学校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还要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加以突破,把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的人才。

三、注意未成年人的同伴关系,防止他们不良交友

一般地说,进入初中以后阶段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意识”、“成人感”都有所强化,他们和同学可以有说不完的话,但对父母或老师却感到无话可说。他们更乐于和同龄人交往,寻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交往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有调查表明,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交友愿望最强和交友最多的时期。对于中学生,同学和同龄伙伴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成人对他们的影响。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当初中生受委屈时,有46%的学生习惯于闷在心里;38%的学生爱告诉好朋友,而愿意告诉父母、教师的只占6%—13%(年级不同有区别)。

进入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批判性和独立性在不断增强,但由于他们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对事物的概括和判断往往有很大局限性,容易出现主观性、片面性和极端化。在这个时候是什么思想主导他,什么人对他产生影响,就决定了他的行为偏向哪里。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首先依赖的是他的同伴学友,同伴的话对他作用更大些。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同样的环境里,由于价值观念、道德水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未成年学生一旦选择或认同有不良倾向的个人和群体,他们的个性倾向就会向不良倾向发展,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这也就是所谓的“近墨者黑”。学校的重要责任就是要防止未成年人的不良交友。关注未成年人的人际关系情况,应当是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方面,而良好的校风、班风无疑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最好举措。这是由于未成年学生的同伴关系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发生在学校,特别是他所在的集体中。良好的班风可以使一个班级有比较持久的、稳定的心理氛围,这对每一个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应当说,积极、友爱、团结、信任的班风会有助于良好的同伴关系,反之则对未成年人的同伴关系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这一时期的特点,帮助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三学生动员大会讲话稿    下一篇:中学交通安全讲座材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