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政教处范文

小学生品行障碍咨询案例

所属栏目: 政教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4-08-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本案例介绍了一名高年级小学生,因说谎、逃学,常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不良行为持续一年以上,父母劝说无效,发展到与父母顶撞、说粗话,几次离家出走,一次至两天两夜不归。由学校老师建议,父母携同孩子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初步诊断儿童品行障碍,采用行为认知疗法和犒赏疗法,帮助增强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习得健康有效的亲子关系,改正其不良的日常行为。经过4周治疗,求助者基本改变了认知方式,能回到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

关键词:儿童品行障碍  行为认知疗法 犒赏疗法

一、一般资料

 **,女,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独女。身高150cm左右,体态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母亲陈述:我们家生活条件不好,没有文化,不会教育孩子。平时做点小生意,常把她一个人丢在家中。以前孩子还算听话,一年前发现家里的钱常丢失,问多了就说学校老师要交学费。去学校问老师,反映说成绩不好还旷课,她爸爸就打了她一顿,她就离家出走,两天一夜没回家,问也不说。我们非常着急,多次发生冲突,她还学会了骂人,我便留在家里看着她。管得紧了她就用出走要挟我们,现在变本加厉,我们也没办法,觉得这孩子是完了。

个人陈述:不喜欢上学,上学没有用处。爸爸妈妈都不关心我,他们只喜欢挣钱。老师总是批评我,同学们也看不起我,只有那些“哥们”关心我。家里不缺钱,以后在社会上混一样可以有钱,班里同学太坏了,常跟老师打小报告,反正呆在学校也没意思,也不愿回家。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眼睛大,有叛逆的眼神。头发披肩,零乱,衣服时尚、拉链敞开,不符合学生着装,嚼口香糖,神情傲慢。谈到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时不屑撇嘴巴。妈妈给她拉拉链,对妈妈吼“别烦我”。

老师反映:经常旷课,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在学校也不好好学习,上课睡觉,回家不写作业。从上学期开始服装发型、言谈举止都朝着社会青年的方向发展,开始化妆,还拿别人的东西,教育也没有效果。家长没时间管,有学生反映跟社会上的人员交往,还以此为荣,吓唬对她有意见的学生,满嘴说脏话,不合适谁也骂,总之很难管理。

四、评估诊断

   (一)状态评估:

智力测验:瑞文测验-联合型图册IQ为86;百分数等级为17%。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动作协调能力较好。个性评估:情绪好激动,个性外向,比较爱冒险,少有顾及,爱幻想。社会适应评估: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劳动技能和经济活动方面不存在问题,个人取向和社会责任方面相比较弱。
   (二)诊断依据:

ICD-10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品行障碍。ICD-10的诊断标准:

(1)起病于儿童少年期,一般应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症状持续半年以上(2)至少有以下不端行为一种:好斗‚无故伤人或虐待动物ƒ无故破坏财物④无故纵火⑤经常偷窃⑥反复说谎⑦经常逃学,1学期3次以上⑧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⑨无故离家出走,彻夜不归。
    (3)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
    (4)12岁时可能已有明显反社会行为,一般在15--16岁时达到高峰阶段。在诊断上需要反社会行为至少持续半年以上,而且此类行为已经导致患者在学习和社交功能上有明显受损时,一般才能确诊。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统一,个性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状态,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之内,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的鉴别:根据症状学标准,神经症的求助者有明显、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行为,状态反应与现实反映无关。该求助者虽然有旷课、不去上学等行为,但属于个人取向和社会责任较弱,自我约束能力差有关,没有泛化行为,所以应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泛化,有现实事件对求助者造成心理上的影响,社会功能有损害,该求助者属于行为障碍,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所以可以排除心理方面的问题。

    五、咨询目标制定

   (一)近期目标和具体目标

1.改善求助者骂人的行为;

2.改善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3.改善在校与老师的对抗心理。

(二)长远目标和最终目标

1.改变来自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系。

2.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重新树立上学的信心,按时上学、按时回家,不在外无故逗留

3.提高自控能力,远离社会闲散人员;

六、咨询方案制定

   (一)方 法:行为认知疗法  犒赏疗法 代币法

   (二)原 理:1.品行障碍的患者存在认知缺陷,认知疗法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行为治疗目的是为了改变或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主要采用正性强化法、消退法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促进社会行为的发展。对每个品行障碍的患儿,所要消除的不良行为(靶症状)都不一样,将其靶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以良好的行为取代。每当不良行为被良好行为取代时,则给予物质、精神或社会性奖赏,以求得良好行为的保持。

   2.犒赏疗法,实称“阳性强化法”,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针对来访者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除指导其父母改变过去的不当教育方式外,鉴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故适于采用这种方法。
    (三)求助者责任、义务: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四)咨询师责任、义务: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五)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七、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一次咨询)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摄入性会谈,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求助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

3.对心理历程简要总结,初步了解求助者“为什么会这样”?针对该生骂人的不良行为,咨询师和她一起分析这种行为的种种弊端,使该生认识到骂人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常常使事情变得更难解决,同时让她意识到被别人骂时,心里会有怎样的情绪。这样她会较深刻地认识到:骂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该加以改变。

4.与家长、儿童共同制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布置家庭作业:

由母亲、老师分别观察和记录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与该生订立了一份“自我契约”,目标:与人冲突时,不骂人,使用文明用语。
    时间:11月10日---11月17日
    纪录:每天原始分十分。骂人一次扣十分,使用文明用语加五分,每天晚上对一天的情况汇总。并自己画出一周的曲线图。
    奖惩:若每一天的分数达到二十分,老师向全班同学对该生进行表扬。若第二天的分数高于第一天,除获得表扬外还可以获得一件学习用品作为奖励。
    履行:自己观察纪录为主,同学监督为辅。若出现骂人行为,要纪录时间、骂人内容和原因。

 本人签名: 生效日期:11月10

第二阶段:分两次咨询,运用行为认知疗法改变亲子关系。(第二次咨询)

    1.了解契约履行情况和家庭作业的效果;在一周内,骂人行为基本得到了控制,为了保持他的行为改变成果,老师让他担任了班里的劳动委员,并让她认识到作为一名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要为同学们服务,更不可以打骂同学。并让该生学会自我教导,把外在控制所引导的行为,变成由内在控制所引导的行为。例如,如果与同学出现了冲突,让他告诉自己:“我是班干部,我不能打骂同学。”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方法,等冷静了再去处理问题或向老师请教解决的办法。。

2.加深咨询关系,通过谈话,改善其父母的不良认知。双亲要真正关心

爱护孩子,找时间与孩子相处、陪伴;父母要用适当的方法与孩子交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运用犒赏疗法,设计靶行为,通过家庭作业形成良性的行为和认知。

3.咨询师启发引导,帮助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根据反应试着帮助改变。提供一些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和策略。布置家庭作业:⑴要求家长和老师对该生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淡化冷漠处理不良情绪。用观察期待的眼光发现其行为的转变,当行为出现转机时要立即给予口头上的表扬。⑵上课时每节课20分钟以内无对抗老师及干扰上课的行为发生,由老师在班上点名表扬,如果45分钟内不发生上述行为,则发给物质奖励。⑶在家中45分钟内不与父母顶撞,奖励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30分钟。⑷如果三天内在学校、家中无上述行为,家长要奖励50元以内求该生想要的物质奖励。

    第三次咨询:

1.小结前两次的咨询感受,讨论家庭作业的情况,反馈记录;

2.咨询师了解,求助者已经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及老师的重视,认识到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忙于工作,家庭对她的关心远远超出她的想象,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有所感悟;

3. 教师要经常去该生家仔细询问情况,与该生促膝谈心,了解其行为想法,根据孩子的想法进行分析哪些是其认知上的错误。并肯定其天赋聪明,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学好。”同时帮助其分析学习对自己以后人生的影响,使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要求她配合老师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并进行自我记录、自我增强或自我评定等。
    4.布置家庭作业:

a.能坚持上完每节课,课堂上不出现违纪行为,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课堂作业,老师当天在作业上打“√”,完成哪样作业,在哪样作业后面打,放学之前与老师一起总结,表现好的,给以口头表扬。
  b.在家有母亲监督,每天按时回家,坚持读书30分钟,坚持写家庭作业,若完成得好,同样在家庭作业上打“√”,并给以口头表扬。
  c.与同学交往情况由自己记录,如果与同学发生争执,自己主动退让,打“√”一次。每节课下课后与同学一起活动或游戏,不出现侵犯他人的行为时,在老师调查核实后,自己在作业上打“√”。
  d.每天遇见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一周之内为班级同学做一件好事,帮妈妈做家务活两次,并由自己记录打“√”。
  e.周末回忆一周情况,记录下心理感受,求助者自己强化正向行为。如果共计打“√”10次,母亲奖励10元;如果共计打“√”15次,母亲奖励20元;如果共计打“√”超过20次,可由本人提出奖励100元以内的任意奖品。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第四次咨询)

1.反馈作业:建立了较为平和的师生关系,增强了求助者按时到校、按时回家的行为,母亲对孩子的一系列改变比较满意。
  2.与求助者讨论今后努力的方向,巩固已习得的良好行为。同时向求助者说明过去实施的奖励,都是为了改变其不良行为,现在求助者各方面的表现都在转变,不再对其实施金钱物质奖励。这一点求助者表示赞成。孩子表示会管理好自己,不与社会人员来往。

3.该生认知能力较强,经过父母、老师、同学等多方面的关注,在咨询师稍加点拨下,该生努力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老师对她也比较有耐心,经常鼓励她,与他谈心,除周末为她义务补课,还与她促膝谈心,该生很受感动。老师为他制定学习计划,在其母亲的配合下,能基本把在校的课程补习完整。由于平时该生受到的都是指责、训斥,现在周围人如此关心,好也很珍惜别人对她的帮助和教育,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能赶上去了,心情也越来越好,经常乐于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事

4.基本结束咨询。同来访者共同讨论,详细制定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计划。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个月后电话随访。    

1.求助者自述:现在能按时上学放学,按时回家,觉得上学很开心,老师指派班长与她结成帮学对子,帮助她把学习成绩提高,还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
  2、母亲反映,能按时放学回家,主动对妈妈讲“我回来了”,就是不太愿意做作业,催促下也能勉强完成,不再说粗话、怪话,有时能帮助家里做些家务,没有与老师发生对抗行为。看电视的时间可以自我控制,有时还需要提醒。

3、老师反映,求助者现在能按时到校,作业有时还完不成,成绩跟不上,有时帮其补习能做到认真听讲,课堂上基本不做小动作,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发生与老师对抗行为。至此,咨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九、总结:

   儿童品行障碍的孩子智力都属于正常水平,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不良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师训斥,同学不喜欢他们,缺少父母应有的监督和关爱,便在社会上结交外一些处境相当的人,开始经常“在外游荡”,原有的不良品行在这些“伙伴”的影响下可能又会有更大的偏差。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要预防出现该生的情况,必须注意家庭的教养方式:树立榜样、明确是非标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品行障碍的儿童只要给予真诚的爱和充分的理解,并且运用科学的行为矫正方法,一定会使不良的行为得到改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生作业拖拉心理咨询案例    下一篇:《我的中国梦》活动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