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来源初中 教师网 w ww.9 10w.Ne t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 本学期,在全校开展师生诵读古诗词活动,积极拓展师生的知识面,培养师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师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二、诵读内容 1-4年级学生朗诵以“劳动者的赞歌”为主题的诗歌。选取和劳动有关的古诗文或短小的现代诗歌。如:《四时田园杂兴》、《悯农》、《清平乐·村居》、《农家》、《乡村四月》、《渔歌子》等。 5-6年级学生朗诵以“劳动者的赞歌”为主题的诗歌。选取和劳动有关的古诗文。如:《观刈麦》、《归园田居》、《卖炭翁》、《田家即事》、《插田歌》、《观村人牧山田》等。 三、具体要求 1.比赛时间为五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请各班积极准备。1-4年级全员参加,5-6年级每个班级选一名同学进行古诗文朗诵。 2.要求服装统一、精神饱满、朗诵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内容,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 3. 朗诵时间为3分钟内。 4.朗诵形式和内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5.初赛在班级进行,决赛在A栋三楼演播厅。 6.初赛每个学年根据评分前五名进入决赛。 7.决赛根据评分结果评选每个年组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若干。并为获特等奖班级颁发证书,为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加分鼓励。 四、评分标准(总分100) 1.仪表形象: 服装统一、精神饱满、态度亲切。(10分) 2.语言表达: 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内容,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30分) 3.态势神情: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能准确、鲜明、自然、形象地表达朗诵内容和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20分) 4.朗诵效果:朗诵有感染力,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30分) 5.时间要求:时间为3分钟内。(10分) 6. 提高分:朗诵能脱稿,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5分) 文 章来源初中 教师网 w ww.9 10w.Ne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