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3-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感受数学的“抽象”之趣、享受学习的“成功”之乐。

  【关键词】

  情境 教法 探索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让课堂40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我纵观所听的数学观摩课、研讨课。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然而,反思却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无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体验数学离不开生活。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应更多的利用新教材本身,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在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把生活情境贯穿全课。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同学们带来了布娃娃、机器人、苹果、小汽车、奥特曼、梨子、蔬菜……等许多自己喜欢的物体。)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把班级学生分为4小组,调查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喜爱吃的水果、喜欢的小动物、全学校各个班级的人数。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自己动手绘制统计表,统计图。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起到的就是引导作用。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数学教学内容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双能说会道的嘴巴”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的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力,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24+9,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在让学生小组交流,再次展现自己不同的见解,增强自己在同学中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同时也展现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在交流中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1)4+9=13,20+13=33 (2)先把9分成6和3,再24+6=30,30+3=33 (3)先把24的个位4分成3和1,9+1=10,10+23=33,(4)先24+10=34,34-1=33.……在学生交流之后自己发现这种口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种或两种比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类口算的思考思路,这一系列的思考方法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思维容量完全展现出来。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有效的探索,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常见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是对这一内容的要求。虽然这些内容是让学生初步地直观地了解对称图形,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对于本课知识不太好把握,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美的图片入手,利用多媒体欣赏美丽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验证,得到为什么是对称的。然后,我让学生通过剪一剪,画一画,剪出画出美丽的对称图形,享受成功的快乐。最后,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也是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让学生从长方形入手,动手折一折,逐步深入找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在观察操作中感受对称美。在数学课堂中,每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这对学生以后再进行自主探索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运用小组合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愿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们共同努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真实的激情和活力,让数学教学更精彩。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预习让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