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4-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培养一个知书答理、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常言说:好习惯,好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下面就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习惯教育,内容要具体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即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会做人等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它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近几年来,我校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我们在深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还制定一些包括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体育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六个内容的细则。每种习惯的制定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和心理承受等多方面特点进行的,并对学生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运用过程中,采取合格画“√”,达标获章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催化”的习惯培养。如:我们班每学期都开展争章活动,有礼仪章,环保章,等十几种章,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争章活动相结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实现形成好习惯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即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我校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之一,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轻易地给学生以答案,而是指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听课的习惯,写作业的习惯,如:学生的作业必须字迹大小一样,横平竖直,成行成列 。

  二。习惯教育,管理要严谨

  严格班级管理为养成。我校进行了在班级工作中实行“班主任目标管理”工作实践。教师们积极履行“学校班级德育目标管理”的各项规定,认真贯彻中心德育工作总目标――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学校德育工作总目标和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班级总目标、月目标,学生小组再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制定小组总目标、月目标。所有目标绘制成专栏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考核过程中采取小组达标每人获章的形式,来实现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上,依据学校制定了明确的评价要素,由班干部管理并成立检查岗,每天对各组学生进行督导检查,每周总评一次,只有都达到要素标准才能小组成员每人获一朵小化花,五朵小花换得一面小旗。“班主任目标管理”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管理机制,各小组在竞争中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形成了你荣、我荣、小组荣,你辱、我辱、小组辱的观念。

  注重过程成习惯。实际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严格的、规范的制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学校也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检查制度,如:成立了“光荣榜”、“优秀奖励制度”,“纪律卫生评比板”等。多年来,学生养成了各种好的习惯,家长们赞不绝口。

  三习惯教育,体验要务实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实践过程。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体验务实,就是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使心灵实实在在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小学生是孩子、是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必须允许学生犯错误、反复,但坚决不允许教育者在管理中失误、松懈。教师那种今天执行规定,明天不重视了,后天又想起来了,这种培养好习惯的做法是坚决杜绝的。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教师的具体指导息息相关。如:在对学生进行礼貌训练时,训练中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强调务必具体。学生上学、放学,教师都提前站在校门口,一一接受学生的问候,同时指导学生的仪容仪表,坐、立、行走姿势等,纠正学生每个细小动作、表现。

  总之,“千丝万缕一根针”,学校的一人一事都为了一个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反复中我班已经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的自我实践、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                                                                                                                                                                                                                                                                                                                                                                                                                                                                                                                                                                                                                                                                                                                                                                                                                                                                 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爱”推掉学生心中的“巨石”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丰富想象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