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总结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5-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本学期,本课题研究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针,本着“生活绘画,快乐绘画”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扎扎实实地开展了 “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 想象教学前:

  学生在下课十分钟时身心得到放松,一上课他还不能马上集中精神。这时老师利用一个小小的游戏进行“缓冲”。师生共同参与还可以和学生拉进距离,以保证学生在想象的时候没有压力,没有束缚,提高学生对想象教学的兴趣。在《帽子回来了》的教学前,我先让学生站到小树旁,扮演一只小猪,看谁扮演得最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要学得像必然要对小猪的形体、动作表情律仔细观察才能模仿得像。有的孩子摆起了很酷的pos,有的摆一下,叫好朋友帮忙看像不像,有不像的地方一起修改讨论,有的一个人不够就几个人接起来,真是宏伟的“模仿秀”,可爱逗人。通过观察模仿学生对树的形状特点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经验,对于想象就更感兴趣、更有把握,也容易了。这不就是游戏的功劳吗!

  二、想象教学时:

  很多学生提到想象就想到小动物长翅膀会飞,小动物会唱歌等,没有新鲜的想象产生,想象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限性。为了突破这个局限性,我尝试结合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特点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让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可以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

  当思维的局限性有很大的突破,思维变得活泼、生动、能大胆、会创新、爱思考。这就使想象更具魅力。想象是一个思维过程,有时学生有兴趣时会把头脑中的想象一气呵成。但是,有的时候,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想象创作中会感觉到乏味,会表现出焦躁不安。这时我们就可以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去放松。罗恩非说过这样一段话:请把孩子们带到小溪边/让孩子在那里溅水嬉戏/让他们听一听/那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请带他们来看看/这个世界优美的另一角吧/凡是能打动你优美感情的/也让它打动孩子吧!……可见自然对开启孩子审美意识的重要作用。现在的孩子多接触的是高楼大厦,电视,电脑,对于身边美的大自然感觉木然,利用想象中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带给的美,放松身心,愉悦心情,重新燃起想象的火花。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四个猜想方式:

  (1)、在观察中猜想

  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有了感性认识,描绘对象更容易,然后再进行想象更容易找到想象的切入点,想象的面也会广阔一些。

  (2)、听故事、看动画片随想

  很多孩子从小就喜欢睡觉前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看动画片。童话故事和动画片是孩子的精神食粮,生活中缺少不了它们。抓住孩子的这个爱好,要求他们边听边想象故事的画面画出来。随后可以引导孩子给故事、动画片再创加一个结尾,一个情节。画故事可以培养儿童的记忆力,编故事可以反映儿童的知识面、理解力、想象力。

  (3)、给题目联想

  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创作题目后,引导学生从内容、色彩、情趣等不同角度联想。如:梦中的世界、身边的变化。“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绘画也是如此,一个题目根据每个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爱好、理解力、侧重点、审美观的不同,同一个题目下应该创作出不同的画面。

  (4)、随意畅想

  这是想象的最后一个阶段,经过上面三个方式引导想象,孩子的想象阀门基本上已经打开,这个时候老师不需要一连串的引导学生也会自己进行想象。没有任何约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学生还阔天空地想象。你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充分发挥学生天真浪漫的畅想,用笔编织自己的故事

  三、想象教学后:

  在经过想象创作之后,可以结合本课内容来一个放松性的小游戏。如在《蚂蚁搬家》中,学生的想象创作后,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蚂蚁,把自己的画演给大家看。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激发了学生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孩子们玩得非常带劲,他们急着想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和大家分享他创作想象的成果。演完后,有的同学就安耐不住了,对“小蚂蚁”品头论足一番。有的孩子经过这个表演听了“小导演”的建议,回家又重新想象了一张。这时没有了“想不出、画不来”的唠叨和烦恼,儿童把绘画当成了有趣的游戏,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

  在经过想象创作后,还要及时地给孩子一些奖励和表扬型为主的评价。孩子都喜欢被人表扬,因此成功的体验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相信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发现他们每次想象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想象创作后的快乐和成功,那他会对下次的想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这个成功延续下去。多把孩子的画推荐出去,推荐给同学、家长、社会各界,让大家来关注,得到大家的承认,增加他们的体验,使美术想象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我还总结出了一些想象的基本方法:

  1.变形法

  如:教师先画一只鸡的基本形,然后通过夸大、缩小、增加或减少的办法,启发学生画出方形鸡、长脖子鸡、大尾巴鸡等。再启发学生创作出《长脖子鸡争食》、《大尾巴鸡比赛跳伞》、《太空鸡飞向天空》、《多头鸡打架》等。变形创作课能发展儿童的求异思维,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所以美术创造性活动也可以从变形创作课开始。

  2.拟人法

  拟人法是用拟人的手法去表现事物的造形和活动的方法事物,采用拟人法时先要让小朋友通过观察、分析, 抓住事物的特征, 再把事物设计成能站立的形体,然后启发学生按照不同的事物想象创作不同的生活画面。如《花的一家》。

  3.扩充法

  扩充法是让学生观察已设置的形图,产生的情感体验,诱发情节联想,从而创作出带有情节作品的方法。如创作《猫抓老鼠》,老师先出示生动有趣的猫的形象, 接着老师讲述猫抓老鼠的故事,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作老鼠害怕、奔跑、哭叫的场面。通过夸张、变形、装饰的艺术手段进行创造。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4.接龙法

  接龙法是通过画连环画的形式来补充画面,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画的创作方法。如创作《爱玩的小青蛙》,教师先出示不完整的连环画,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文字和画面把故事讲完整, 最后让学生创作出新的画面。

  5.剪贴法

  剪贴法是让学生把各自创作的事物剪下来摆放到一起,然后寻找联系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作品创作完整。剪贴法可以促进学生心手协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

  6.假想法

  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物是通过假想来实现的。儿童只有通过大胆的设想,才会使创造性思维得到畅通。而假想法不受任何科学事实所限制,假想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7.组合法

  事物组合是科学创造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方法在科学发明中被广泛采用。而艺术创作中组合法是按照艺术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进行形的组合。在组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事物进行适当的意愿引导,并根据审美的要求来启发学生组合运用。如创作《 家乡的新房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房子的结构特点后,通过变形法学生画出了各式各样的房子。然后让学生把各式的房子按一定的构图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幅幅不同画面的作品,通过创作让学生体会感受形的大小变化、疏密变化和构图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8.悬念法

  悬念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悬念可以造成急切期待的渴望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使儿童的思维波澜起伏,回旋跌宕。例如,让学生画《贪玩的小蝌蚪》,老师先出示一幅环境图,然后启发引导: “小蝌蚪真爱玩,一不小心钻到莲蓬阿姨的脖子罩,莲蓬阿姨打了一个大喷嚏,把小蝌蚪喷了出来。这下可急坏了青蛙爸爸、青蛙妈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青蛙爸爸和妈妈会怎样做。”悬念法利用学生期待、渴望和乞求的心理,诱导他们对表现的事物急于去创造,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的过程中,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9.迷宫法

  走迷宫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它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积极思维。迷宫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画面设计成像迷宫一样的结构,然后引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的方法。

  10.填空法

  儿童画创作是儿童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客观事物或反映思想情感的过程。要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艺术表现,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创造语言,只有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语言。如创作《鸟的乐园》,教师出示了鸟的家园图,让学生了解鸟也像人类一样有自己的家,不同的家有不同长相的鸟,不同的鸟在各自的家里做着不同的活动, 从而启发学生进行形和情节的创造。

  11.逆向法

  逆向法是要学生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避免单一正向思维和单向度认识过程的机械性,从相向视角来看待和认识客体,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创造性的发现, 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如《蚂蚁比人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幼儿粘贴画教学初探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