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以学为主 当堂达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6-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在提出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于是我认真研读了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和步骤,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定义。在课堂中具体实施了这种模式,要想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当堂达标”,我认为就要有良好的预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一是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预习之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与背景,了解知识点等等,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丰厚了,具有了更大的信息量,让学生能更到位地学习文字,把教材读厚。比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预设时,由于文章的内容与现在的学生生活比较远,而且要学生体会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所以我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周恩来同志的生平资料,搜集反应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地体会到少年周恩来为什么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伟大志向。

  二是反复朗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

  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

  (5)抄。对于课文中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本上,为写作文做铺垫。

  四是善于质疑。关于这点,朱熹曾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是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质疑,特别是能质疑到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能触及到文章的主要情感与意境的最好的证明,说明学生进入了学习课文的良好准备状态。如:在教学《搭石》时,“搭石”这个词大多数同学一定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踊跃的提出“什么是搭石?”“谁搭的石头?”“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搭石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等等。然后我让学生读文,试着从课文中寻找提出的问题答案。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 预习也是课堂的延伸,提高课堂效率途径之一。预习更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最近的发展区,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总之,真正有质量的预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课前预习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特别是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教育是必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以学为主 构建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低年段学生的“五步预习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