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把握阅读教学中的练笔契机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6-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 语文课程标准》在“ 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而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编排上给我们的语文老师以正确的导航,如课文中的小泡泡、课后的习题、语文园地及作业本所设置的的一些小练笔,都是为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的。课改以来,阅读课上的练笔作为促进语言积累、运用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以其耗时少,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灵活,注重吸收表达而颇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们所青睐。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老师们也十分关注这些凭借阅读教材所进行的写作训练。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也因这些小练笔而提高了写作兴趣,积累了写作素材。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不少使用浙教版教材的老师们却常常望书兴叹;“我们的教材对写的要求不如新教材那么明确具体、丰富多彩,也很少有专门安排的课堂小练笔。我们的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课堂练笔呢?”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有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意识,认真钻研文本、细读文本,减少头绪,把握重点,聚焦难点,就能腾出时间,把写挤进阅读教学中,就能改变以往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局面,就不会再把习作这“半壁江山”搁置课外。

  那么,在使用浙教版进行阅读教学时,是否要像人教版教材那样每篇课文都安排课堂练笔呢?当然不是,小练笔不在多,而在于“精”,况且这种练笔受到训练时机的严格制约而不宜随机进行。因为写的内容五花八门,若随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势必横生枝节,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因此不能为练而练,关键是要把握好契机,选准读写结合点,让承载着语文综合训练角色的小练笔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

  一、可选在知能转换处

  一篇课文学完了,要使学生能将刚学到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实现知能转换,是我们练笔的目的之一。特别时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像作者那样,从“依样画葫芦”始,操练语言。比如我在教学了《黄山奇石》后,请学生从课文的第四段中选两块奇石,仿照课文二、三段并列段式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查资料、写话,忙得不亦乐乎。学了《家乡的秋白梨》一课,让学生学习就地取材,按照时间顺序的写法,仿写《家乡的瓯柑》、《家乡的杨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类似的,还可仿写句式,如《燕子》一课语言生动优美,除了根据小燕子的外形来仿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外,我还让学生根据“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个句子来仿写。这样的练笔既有助于语言的仿写和迁移运用,又便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于是课堂上精彩不断呈现:

  “黄澄澄的橘子,红彤彤的苹果,黄黄的香蕉,……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果实累累的大果园。”

  “过年了,可爱的小朋友,亲爱的爸爸妈妈,年迈的爷爷奶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放烟花,吃年夜饭,过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黄色的银杏树,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田野,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秋天。”

  “可爱的铅笔弟弟,漂亮的圆珠笔哥哥,精神的钢笔叔叔,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文具大世界。”

  另外,篇章结构、过渡句、关联句的仿写等,都是属于实实在在的知能转换的训练,也可作为读写结合点。

  二、可选在情感交融处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当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到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再见了,亲人》时,他针对课文内容特点,设置了这样的训练情境:“既然是话别,就应是双方的,但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朝鲜人民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想把你们分为三组,各组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正因为学生被浓浓的亲情打动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笔,直抒胸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教师千言万语难以抵上的。这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如学《燕子过海》,我们读到“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时,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这些可爱的小燕子,水手们的心中有好多话要说,相信我们的每个同学的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拿起笔来写出你们想说的话或水手们心中的话。”这样一安排,学生对燕子的崇敬、对燕子的热爱、怀念及美好祝愿便都融入在情真意切的文字中了。

  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万众风情,然后利用课件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欣赏摇曳多姿的荷花,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我就趁机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现在,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请你写下来!”此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学生灵光闪现、思绪飞扬,诗歌一样的语言像朵朵闪亮的浪花不断跃起:

  我是一朵从这些挨挨挤挤的大圆盘中冒出的白荷花,我想自豪地说:“瞧!我们长得多美!”

  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们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我还想对叶圣陶爷爷说:“爷爷,谢谢你把我们荷花写得这么美,当我们凋谢时,人们还能从文中欣赏到荷花。”

  我是一朵幸福的荷花,来到这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看到了自由飞行的小鸟,听到了蝉儿美妙的歌声,我真想一直留在这个世界,欣赏夏天的美丽,也为夏天增添一些色彩。

  我是一朵快乐的白荷花,从这些圆圆的碧玉盘里冒出来,风儿轻轻一吹,我仿佛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身着洁白的衣裳,配上碧绿的裙子,与同伴们在风中舞蹈呢!

  三、可选在情节空白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有些课文,似尽非尽,作者有意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想象,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这给我们提供了练笔的好机会。

  如学完《凡卡》以后,很多老师都安排了练笔《凡卡的信寄出以后》,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小珊迪》一课,文章有一个意义性空白,那就是“珊迪是怎样要求弟弟去还钱的?”推想这样的一段对话,对于学生真正走进珊迪的内心世界很有帮助。我利用课件播放汽车撞车后嘎然而止与小孩的呻吟声,引导学生仔细读读利比的话,展开想象,“奄奄一息出来珊迪是怎样交代弟弟小利比的呢?请你写兄弟俩的对话。” 此时犹如一池春水被吹皱,学生似乎看到了珊迪既痛苦又执着的脸庞,写出来的语言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通过这些补白,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合理性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与体现。

  在《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这篇课文中,第五自然段中有这么二句话:“为了练好这138步,他们日夜操练。9年来,护卫队竟走了三个二万五千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日夜”这两个字去想象护卫队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走出令人骄傲的步伐,并将它写下来。学生写道:“……每当天还没亮,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战士们就早早地起床练开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战士们热得汗流浃背,他们走的每一寸,每一步都洒下了汗水……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在原先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护卫队战士的艰辛训练发挥得淋漓尽致,护卫队战士的爱国精神在学生心中更具体化,更深化了。在阅读基础上的小练笔,表达起来,显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四、可选在文本延伸处

  浙教版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感情浓烈,读后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的课文学生虽学完却意犹未尽,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延伸拓展时就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实行由读到写的巧妙过渡和自然转换。

  如学了《神笔马良》后,很多学生就在下面窃窃私语:“要是我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那该有多好呀!”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学习兴奋点,说:“马良用这支神奇的画笔惩治了大官,为乡亲们做了许多的好事,你们一定也很羡慕吧?假如你也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勃勃,泉思涌动,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得各有千秋。有位学生这样写: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许多衣服给需要的人,让衣服温暖他们的身体。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操场画许多翠绿的小草,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没有粮食的人画很多粮食,让他们能够吃饱肚子幸福快乐的成长。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一所美丽的学校,让不能上学的小朋友和我一样能快乐的上学。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没有地种的人画许多块田地,让他们安心的劳动,幸福快乐的生活。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没有家的人画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也能快乐地成长。

  学完《赤壁之战》,许多同学往往言犹未尽,有的为曹军的失败感到惋惜,有的为曹操的轻敌感到痛心,有位老师就趁机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引导学生练笔:

  同学们,中外战争史上这场闻名的赤壁之战相信一定深深地震撼了大家,每个人的心中肯定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假若你就是曹操当时身边地一个谋士,亲身经历了赤壁这一战,你有什么话要对曹操说,请你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或者请你以21世纪小学生地身份向三国时代的曹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场战役的认识。也可以设想曹操当时在打了败仗之后,在向全军总结大会上,如何向他的将士们总结本次战役。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写下来。

  这样的练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心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思维,开拓了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给课文的结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样的训练给学生开辟出一块块容得下自由发散的思维阵地,使学生的创造有才能与其知识、智力、品德等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

  当然,课堂练笔的时机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这样,课堂练笔对学生来说“限”又“不限”,“统”又“不统”。有指定的格式与句式,但学生的认识各异,感受不一,情愫有别。正如“涉水有深浅,收获有不同”: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擒蛟龙。课堂上创造出有利于发挥学生独创性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见到这类练笔,便跃跃欲试,意欲擒住蛟龙。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安排写作训练,虽然只是一堂课中的几分钟时间而已,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了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先学后教 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实验与研究    下一篇:扎实有效的小练笔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佳方法
推荐资讯